<
    但并不耽误他执行命令。

    “去吧。”元修淡淡道。

    全公公低着头退了出去。

    想卡在大臣们出来上朝之前,把他们的女儿送回去,这任务可是有点难度啊。

    首先,他得知道各位大臣都什么时辰出家门。

    其次,他还得安排好人,分别把各位贵女送走。

    最后,他要把各府收到自家闺女后的反应收集上来,以防摄政王问起。

    全公公这么想着,就赶紧着人去调朝臣们的卷宗,根据他们府上和皇宫的距离,估算他们的出门时间。

    而鸡贼的林雪竹,一下子就明白了元修的用意。

    这就是把她那个“欲使其灭亡,必先使其疯狂”的理论发扬光大了。

    卡着大臣们出门的点,把他们的闺女送回去,就是让他们亲眼目睹闺女被退回了,却没有时间详细询问缘由。

    那些位高权重又心高气傲的大臣,定然会觉得,自家闺女被摄政王和王妃为难了。

    等到了宫门口,大家一碰面,自然会互相交流这件事。

    俗话说得好,人多力量大,惨遭退货的大臣们必定会联合在一起,于朝堂上向元修发难。

    这样,她伟大的夫君元修同志,就有机会反将这些老东西一军了。

    林雪竹想到这里,只觉得自家夫君实在是太腹黑了。

    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办法吗?

    本来她还为元修被烫而感到抱歉,但一想到自己的计谋,被元修拿来将计就计,顿时觉得自己又给夫君做了嫁衣。

    唉,咱两口子的心眼子,连起来能绕着皇宫转好几圈。

    那些自以为聪明的朝臣,呵呵,炖一起都不够下酒的。

    林雪竹不免期待明天朝堂上即将发生的一幕,兴奋的小脑袋瓜就有些无法入睡。

    她自己不睡,也不让元修睡。

    作怪的小手在元修身上挠来挠去,搞得元修既无奈又好笑。

    夫妻俩一直闹到后半夜才睡,第二天早上,元修又起大早去上朝了。

    事情果然如林雪竹所预料的那样,各位大臣看到自家闺女被送回来的那一刻,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向头顶聚拢。

    尤其是那些闺女被打了板子,趴着抬回来的,更是觉得摄政王和王妃欺人太甚。

    上朝的时间临近,不能迟到,于是,各位大臣憋着气出的门。

    到了宫门口,几家互相一对望,颇有种心照不宣之感。

    凭着直觉,他们迅速找到了同伴。

    “王大人,您的闺女也被送回来了?”

    “陈大人也是吗?”

    “还有孙大人,同是天涯沦落人啊。”

    “哎呦赵大人,瞧您这脸色,怕不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听说胡大人家的闺女,不仅被送回去,还挨了板子呢。”

    “那可不止胡大人一家,于大人家那位嫡女也是。”

    这几位惨遭退货的大人聚在一起议论,立刻吸引了周围看热闹的大人们。

    越来越多的人,以这几位大人为圆心,形成了一个个同心圆。

    第572章 漂亮的脸蛋毁成了这样

    宫门外,圆心们在交流着各自闺女的情况。

    她们有的灰心丧气,有的哭天抹泪,表现形式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同心圆们则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些圆心们的遭遇。

    各自庆幸,自己没把闺女送进宫,或者自家闺女安分,没有受到波及。

    总之这一波,有人喜也有人忧。

    圆心们越说越气,他们觉得,摄政王阳奉阴违,着实是小人行径。

    如果不喜欢他们的闺女入宫,当初他们请奏的时候,一口回绝就是了。

    现在人刚送进去,就给抬回来了,甚至有的还挨了板子。

    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,他们的闺女以后就只能老死家中了,谁敢接未来皇帝的盘!

    圆心们交流过后,纷纷觉得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。

    于是,宫门一开,圆心们就拨开重重的同心圆,气势汹汹往勤政殿冲去。

    同心圆们一开始还是看热闹,随着爆出的细节越来越多,有闺女尚在宫里的,就开始焦虑起来。

    没有闺女在宫里的,也怕将来若是再有选秀,难免选到自家闺女,到时候可真够他们喝一壶的了。

    想来想去,看热闹的人也开始纷纷关注事态的发展。

    见圆心们走的起劲,部分先上心的也加快脚步跟上了。

    剩下的那些,自然不敢被落下太远。

    否则,先上殿的都站好了,他们姗姗来迟,总归不像样。

    最后的结果,就是正在前往大殿的元修,听到小太监来报信,说大臣们都到位了。

    他不由得微微一笑:呦,今天来的倒是快。

    元修坐着轿辇,不紧不慢去了大殿。

    照例是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。

    今天,所有的大臣都很乖觉,没用一些小打小闹的事情来打扰元修。

    元修给了全公公一个眼神。

    全公公正要喊退朝,就见胡大人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摄政王,臣有事要奏。”胡大人道。

    “说。”元修面无表情。

    胡大人深吸几口气,说道:“臣今日上朝之前,就见小女被人抬了回来。听说小女在宫里挨了板子,臣实在惶恐,不知小女哪里没把摄政王伺候好,惹得王爷如此动怒?”

    “臣附议。”于大人也站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