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2b9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陈知夏职场笔记 > 第125章
    找到开发人才资源的秘籍之后,陈知夏就在网上挂了两个职位,一个是地产财务会计,一个是银行会计,挂的薪资是市场的两倍。

    很快就收到了铺天盖地的简历。

    陈知夏快速的筛选出了大地产项目的人选,然后约面试,在面试的过程中尽量成为对方的好友,收集了所有房地产项目的高管信息,并加为了好友。

    人际关系无关口才和情商,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人。

    平时多主动联络他们,又说些他们中意的事,短短的时间,陈知夏已经把整个行业的人才资源玩得明明白白,可以说,想要任何高管,信手拈来。

    专员升主管只需要努力,主管升经理需要主动出击,动作的速度决定晋升的速度。

    想晋升经理,就要展现自己的优点。

    陈知夏每天加班完成工作以后,都会在朋友圈分享。

    【人太难招了,看了几千份简历,两眼昏花了。】

    【努力完成公司的任务,我拼了。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看似记录工作,实则就是给李总看的。

    让他知道,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努力。

    她要让领导知道,她非常的努力,为了公司在呕心沥血,她最忠诚。

    传递的信息就是,老板,你放心大胆的用我。

    发完朋友圈后,陈知夏找整个行业的高管都要了简历,她报上了公司的薪资待遇,委婉的表示希望做个人才库存,很快就收到了一部分人的简历。

    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给,在陈知夏甜言蜜语缠了几次后,也发送了简历。

    在一堆简历里,引人瞩目的是一个叫张总的人,他做过当地地标建筑地产项目的财务副总,待遇拿到120万,最显眼的是,他之前在某大行里面做过关键业务的经理。

    看他的简历并没有很出色,从银行出来就在地产做财务副总了,在账务方面经验并不是很丰富,可以说,经验欠缺。

    没有更好的人选情况下,陈知夏选择联系了他。

    这些人都是人精精,就算不想出来,也会友好的和她保持联系,就是天天推延面试的时间,每一次都有非常好听的理由。

    陈知夏也心知肚明,人家在一个地标项目里工作,怎么可能轻易出来,挖人,其实就是一个掌控天时地利人和的过程。

    她也不心急,放着慢慢联系。

    闲着就去售楼中心溜达溜达,帮月月整理客户信息,帮客服部给备案资料盖章。

    和往常一样帮忙,外面突然走进了几个格格不入的人。

    一个穿着工装的男子,带着一个打扮潦草的妇女,拉着个六七岁的男孩。身后是两个六七十岁的农民老人,穿着老旧的军训服装,满头白发苍苍,两人手里的行李袋格外的显眼,很新,和他们的行头形成极大的反差。

    老人和男子还带着点情绪相互抱怨。

    几个售楼的美女没了往日的热情,反而是冷眼的看着他们,爱答不理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还光明正大的抱怨:“真是糟心,就他们的事折腾了几个月。”

    陈知夏小声的问月月:“这几个人是来干嘛的?讨钱的吗?”

    月月摇了摇头:“是买房的客户。”

    陈知夏有点不解。

    这打扮也不像买得起这里的人呀。

    想再问点什么,月月已经走上去了,和她们不同的是,月月一视同仁,耐心的接待。

    月月按常规流程拿来了合同、印泥和笔放到桌面上:“钱呢?带来了就交吧。”

    男子示意老人将背包拿给月月。

    老人死死的拽着背包,不愿意松手。

    男子当场发飙:“快给啊,办完了回家呀,你还在纠结什么,不是跟你讲了很多遍了?”

    老人拽着背包的手松了松,双眼发红:“儿呀,你非要买这个房子吗?你买了就是一屁股的债了,你二姨的钱,你三姨的钱,还有贷款的钱,还不上可怎么办呀?”

    男子狠狠地抢过背包丢给了月月:“我不是说了很多遍吗?侬侬要读书,媳妇要一个家,我要老婆孩子,就必须买房,不然这日子怎么过?”

    老人舍不得的看着行李袋:“可是,这……”

    男子再也不管,直接将行李袋拿给了月月,不停的道歉:“不好意思,耽误了你几个月的时间,不好意思,今天就直接办完了吧。”

    二话不说就在合同上签了字,办理了一切的资料。

    老人在旁边看着,眼圈红红的,无数次的想阻止,始终只是委屈着眼眶里的泪看着。

    手续办完后,月月拉着几个美女一起清点钱。

    背包哗的打开,里面红彤彤的人民币,有崭新的钱,也有旧钱,还有一百、五十、二十、几角捆成一抽的钱。

    这仿佛不是钱,是老人的心血。

    钱清点完后,老人恋恋不舍的看了看一袋子的钱,带着孙子和孩子,亦步亦趋的离开了售楼部。

    陈知夏看红了眼圈,拉着月月到墙角:“月月,这人经济不好,为什么还要买这么贵的房子呀?”

    月月叹了口气:“现在的房子全部被买完了,反正我问了很多小区,只有一楼和顶楼,什么情况我不清楚,这边贵一点也是刚涨上来的,他是早期买的小户型,差额不大,价格也实惠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又说:“这个男的卖地摊养家糊口,老婆在家带小孩,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银行流水不好,申请做百分之二十的首付,没达到要求,又换成了百分之三十,申请了公某金审批的金额不高,后面又调整贷款额度,然后首付一直凑不齐,一直拖着,领导都想把他房子清退了,三番两次过来求情,看他可怜,才网开一面。她们都很烦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