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2b9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成继母后,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> 穿成继母后,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第9节
    刘货郎忙招呼她进门,又跟芸娘说:“那你可得叫小嫂子,三哥比我大呢。”

    “嫂子你要买些什么?我前日刚去镇上进了点货,现在货还算齐。”

    刘货郎领秦瑶去门左侧留了档口的小屋,将油灯点燃,让她选。

    芸娘随后跟来,好奇的打量刘季家这个小嫂子。

    秦瑶询问了油和盐的价格。

    菜籽油十二文一斤,猪油二十三文一斤,细盐三十文一斤,粗盐十八文一斤。

    秦瑶看看手里的铜板,心酸,太心酸。

    厚着脸皮举起手里的四双草鞋,“刘兄弟,我这草鞋能不能放你这代卖?或者你买了去,我低价给你,我今天刚在村井那卖了六双,买了的都说好。”

    其实秦瑶一进门,夫妻两就注意到她手上的草鞋了,听见这话,也不觉多么意外。

    村里的姑娘媳妇们也总拿自家做好的鞋垫、手帕等物托他代卖,草鞋也不是不行。

    “嫂子,低价你打算卖我多少钱?”刘货郎客气问道。

    芸娘越打量秦瑶,就越是同情她,看着是个能干的,还会编草鞋,却嫁给了刘季那个祸害,真是命苦。

    看秦瑶瘦巴巴的,芸娘推了推丈夫,“镇上草鞋五六文钱一双,你帮小嫂子拿去卖了,直接把钱给小嫂子拿回来,又不占多少事。”

    言下之意,中间费就别要了。

    “别别别。”秦瑶赶紧说:“买卖是买卖,大家日子都不好过,你们也要赚钱,我在村井那卖三文钱一双,要是你们收了去,我五文两双给你们,怎么样?”

    听芸娘刚刚说,镇子上一双草鞋能卖五文到六文,刘货郎从她这拿货,能赚一半呢。

    刘货郎悄悄掰开娘子掐在自己胳膊上的手,“那成,我先拿去卖,卖掉了再把钱给小嫂子如何?”

    秦瑶爽快的把手上四双草鞋递过去,“那就拜托你了。”

    末了又加了一句,“万一好卖,我这还有货,男女小孩的尺码都能做。”

    “好说好说。”刘货郎把鞋收下,又问秦瑶要多少油和盐。

    囊中羞涩,秦瑶只能先买二两菜油,二两粗盐,不多不少,正好六文钱。

    她没带容器来,芸娘好心借了她一只竹筒装油,粗盐包在芭蕉叶里,一并递给秦瑶。

    “那明日一早我叫大郎把竹筒给你们还回来。”

    拿着油和盐离开,秦瑶心里想,这货郎夫妇人还怪好嘞。

    来到村井,刘家兄妹四个立马围了上来,兴奋的看着她手里竹筒和芭蕉叶,闻到一股菜油味儿,早就饿扁的肚子咕咕叫。

    秦瑶抬抬下巴,“走,回家做饭去。”

    兄妹四人齐齐点头,眼睛亮晶晶的,一路小跑回家,特别期待今天的晚饭。

    一到家,大郎就把原来的陶碗换下来,拿出一个铺上稻草,打算用来装鸡蛋。

    哪怕看见鸡蛋馋得口水直流,但他们也没想过要吃它。

    这般精贵的东西,攒起来卖钱,能买更多的糙米,多吃几顿。

    于是,大郎兴冲冲拿着垫好稻草的碗来到厨房找秦瑶。

    刚要开口,眼睛瞬间睁大!

    只见秦瑶动作麻利的把三个鸡蛋磕开,放进已经滚开的热水里,筷子搅一搅,撒上一把盐,滴一滴菜油,最后放一把刚刚路过河边抓来的野葱,瞬间,一股极致的诱人鲜香扑面而来!

    已经记不得上一次沾到荤腥是什么时候的刘大郎,艰难的咽了口口水。

    随即,毫不犹豫的倒掉了碗里的稻草。

    兄妹四人围在灶台边,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锅里翻滚的鸡蛋汤,闪烁着幽幽绿光。

    秦瑶清晰听见背后传来吸溜口水的声音,自己的肚子也不受控制,发出一阵响亮的“咕噜”声。

    第13章 借麦种

    一锅汤,秦瑶照例分成五碗,保证每人碗里都有三四片蛋花。

    芋头已经烤好,做饭的时候提前埋到火里,菜做好,芋头也熟了。

    昨天剩下的半把青菜,秦瑶用一点点油清炒出来,小小一碗,但看着绿油油的,很有食欲。

    这有了油盐的食物,就是不一样,秦瑶说了一声:“开饭。”屋里除了吃东西的声音,就再也没有别的声响。

    晚饭吃完,大郎自觉收拾好碗筷拿去洗刷干净。

    秦瑶把草绳搬到门口,就着门口火把的光亮,继续编织草鞋。

    家里的孩子们舔着嘴角的油沫,积极的做些自己能做的事,期待明天还能有这样一顿好饭食。

    有了食物带来的鼓励,大家干劲十足。

    早上,秦瑶带着大郎二郎上山砍柴,囤积柴火。

    中午在家编草鞋,下午等村里人们农忙归家,就把草鞋拿到村井那摆摊贩卖。

    隔两天又独自去一趟南山,挖够三天的芋头回来,剩下时间不是在编草鞋,就是在卖草鞋的路上。

    第一批买草鞋的人发现秦瑶做的草鞋好穿又结实,也想给家里人买一双,因为鞋码不合适,所以下了几个定单。

    得益于秦瑶的大力,她编的草绳都比一般人的更紧密些力道掌控得好,编制出来的草鞋用料比别人的多些,也更扎实。

    刘货郎把之前秦瑶托自己代卖的四双草鞋拿到镇上去卖,有那眼尖的庄稼汉,一口气就买了两双拿回家去。

    五文钱一双,刘货郎对半赚,剩下两双他积极推销,很快就卖了出去。

    还有没买到的人问他什么时候再来,他们也要。

    于是,秦瑶这边又得了刘货郎男女各五双的草鞋订单,并结算了先前四双草鞋的钱,一共是十文。

    这两日在村子里的销路还可以,卖出去的现货加上预订的单子,一共卖了十二双,赚了三十六文。

    加上这次的十文和之前留下的五文,秦瑶手里现在一共有五十一个铜板。

    五十一文,看起来也不少了,可是却连一张薄棉被都买不到。

    刘货郎那打开了销路,秦瑶本来应该觉得高兴,可事实就是,她现在手里剩下的原材料,也就只够那十双订单的了。

    先给货后结钱,还得等刘货郎先卖掉,才给她结款。

    从刘家村到最近的金石镇,脚程快的,一个来回要花上三个时辰,她要是自己拿到镇子上去卖,一个白天的功夫就都浪费了。

    两相权衡,只能让人家多赚点钱。

    送走了刘货郎,秦瑶点了六文钱递给二郎,“刘货郎回来了,你去他家买两斤糙米回来。”

    伙食又能改善了?!

    兄妹四人的眼睛齐刷刷看了过来,满是期待。

    二郎兴奋的接过钱,拔腿就要朝刘货郎家跑去。

    “站住!”秦瑶喝了一声。

    陶罐都没拿,想用手把米捧回来?

    给大郎使了个眼色,大郎赶忙把装水的陶罐挑一个出来,递给弟弟。

    末了还是有些不放心,回头看向秦瑶,小声问:“阿姨,我随二郎一块儿去行吗?”

    秦瑶挥挥手,“快去快回。”

    三郎和四娘坐在秦瑶劈柴用的小木墩上,双手托腮望着哥哥们离开的背影,期待的舔舔嘴角。

    他们两个年纪小,看起来更小,秦瑶不让他们干活,想把两个小不点身体养好一点。

    如果条件允许,大郎和二郎两人也要好好养一养,但没办法,现在这条件完全不允许。

    她这几天也多亏了这两个小帮手,才不至于两眼一抹黑,想做点事情找个人问问的都没有。

    大郎和二郎很快就把糙米买好,兄弟两兴冲冲往家里赶,这几天跟着秦瑶吃饱了肚子,眼看着脸上的气色都好多了。

    刘柏领着儿子金宝从地里回来时,见到兄弟两迎面跑过来,还有点不敢认。

    试探着喊了一声:“大郎、二郎?”

    两个小子脚步一停,扭头看了过来,二郎甚至紧了紧怀里的陶罐,一副警惕模样。

    看见是大伯,这才松口气。

    刘柏走了过来,狐疑问:“你们俩干什么去?过两日要下雨了,家里的麦种完了没有?”

    俩小子一声不吭,看了他一眼,又看刘金宝一眼,一扭头,跑了。

    刘柏无奈的叹了一口气,有心想管一管这两个可怜侄儿,但看兄弟俩那不吭声的样子,又觉得热脸贴了冷屁股,很没好气。

    算了,由他们去吧,他们自己亲爹都不管!

    刘金宝问:“爹,咱明天不用去地里了吧?”

    刘柏嗯了一声:“不去了,已经种完了,忙了这么一阵,可算能歇口气了。”

    刘金宝大喜,终于不用下地了!

    父子俩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,虽然刘金宝只是搭把手,主要劳力是他爹,但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,这一天的体力消耗也很不得了了。

    两人饥肠辘辘回到家,女人们正好把饭菜张罗好,去了另一块地的刘老汉和刘仲刘肥随后进门,不用任何言语,一大家子,拿起饭碗就开吃。

    正吃着呢,院门被敲响了。

    看见来人,刘家众人满脸惊讶。

    秦瑶站在门口,把躲在身后的大郎和二郎推出来,拍拍兄弟两的背,“叫人。”

    兄弟两被迫喊人,爷、奶、大伯、大伯娘、二伯、二伯娘、小叔、金宝哥、金花妹,全部喊了一遍。

    院里正在用饭的刘家众人这才反应过来,齐刷刷站起身。

    张氏试探问道:“老三家的,你们吃了吗?”

    秦瑶答:“吃了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,立马就听见一阵松气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