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第409章408雷雨

    唐植桐又等了一会,凤珍和静莹才手拉着手出来,自从考到一个学校后,俩人放学都是一块走,到王府井大街南口再分开,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。

    “哥!”凤珍看到唐植桐感到很惊喜。

    “姐夫!”静莹看到唐植桐感到很意外。

    “哎,快把雨衣穿上。”唐植桐没留意两人的微表情,深秋大雨,凉风瑟瑟,他赶紧掏出小王同学找出来的两件雨衣,分别递给二人,一人一件。

    雨衣不厚,但能防风、保暖。

    这年头雨衣还是挺稀罕的,不少同学甚至连把雨伞也没有,住校的同学顶着书包、张着外套往食堂那边跑,走读的则盼着雨小一些再回家。

    没有多余的雨具,凤珍和静莹也帮不上其他同学,在唐植桐的护送下,去车棚推上自行车。

    这种时候也顾不得车座上沾满了水,只能胡乱的用手擦上几把,等回家再换裤子。

    豆大的雨滴,急促而有力,滴打在雨衣上,发出“噼里啪啦”的声响,像是无数小鼓在胡乱敲击,根本听不清外面的人在说些什么。

    为了减少几人路上的停留时间,唐植桐在出校门的时候嘱咐两个妹妹:“静莹,先送你回家,然后我和凤珍再走。”

    “姐夫,不用,我到王府井大街自己回去就行,雨下的大,你和凤珍早点回去。”王静莹扯着嗓子回道。

    “不差这几步路,听我的。你俩走前面,我在后面跟着。”唐植桐压根就不听静莹的,绕一圈也没几步路,而且那边路况好,前前后后多用不了多长时间。

    一路上,三人都没什么交谈,静莹打头,凤珍跟在她后面,唐植桐押后。

    尽管唐植桐有空间外挂,但他生怕露馅,没有施展。

    三人骑的并不快,唐植桐一边骑一边观察、防备着路边冲出人来。

    由于下大雨的缘故,不少家不是本地的人在屋檐、大门口缩成一团,对此,唐植桐也只能叹口气……

    “姐夫、凤珍,上去坐坐,喝点热水暖和暖和吧。”一路平安骑到了妇联宿舍的大门口,王静莹邀请道。

    “你快进去吧,回家喝点热水,换身衣服,我们走了。”唐植桐摆手拒绝了,这雨有越下越大的趋势,歇一会更难走。

    等唐植桐和妹妹到家的时候,天已经黑透了,自行车放在大门下,凤珍回正房换衣服,唐植桐回厢房换衣服。

    这次下雨,唐植桐没开挂避雨,一行三人,两个妹妹淋湿,只有自己干着?明显说不过去嘛。

    布鞋已经湿透了,唐植桐脱下来扔到一边,正在换衣服的工夫,小王同学一手撑伞,一手端碗,用腿顶开门,说道:“快来接一下,烫烫烫!”

    唐植桐连裤子都没穿,赶忙光着脚丫小跑过去,接过碗,是姜汤:“放正屋呗,我一会又不是不过去,手没事吧?”

    “快进去盖上被子,感冒了怎么办?”小王同学看着辣眼睛的一幕,赶紧把伞收进来,把门关上。

    “没事,壮着呢。”尽管唐植桐这么说,还是把姜汤放在床头柜,然后把刚找出来的裤子穿上。

    “趁热喝了,我熬的。”小王同学手捏着耳垂,一副期待表扬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不错,很好喝,甜甜的,是爱情的味道。”唐植桐虚溜着尝了一口,赞道。

    “明明是糖味,我放了红糖。”小王同学听到丈夫的情话眯起了眼睛,非常受用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,你今天回来没淋到吧?”唐植桐一边喝,一边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有,到家了才开始下。咱妈担心咱俩冷,今天把炉子给生起来了。你说的那炉子什么时候做?正屋的炉子火力确实不大行。”小王同学说着看了一眼炉子。

    “我正想跟你申请专项经费呢,图纸画好了,我明天下午跑一趟工厂,顺路买个火锅,搞点食材,回来准备准备,就没法去接你了。”唐植桐说着明天的行程安排,很紧凑。

    “不用接我。给十块钱,够不够?”前两天买了凤凰自行车,俩人的小金库严重缩水,小王同学没有再将钱存银行,而是直接放在了家里,她从衣橱里找出来一把零钱,抽出十块钱来递给唐植桐。

    “火锅不便宜,再给五块吧,也不能光咱吃,我给咱妈那边也要一套,明天……大后天吧,大后天正好星期天,咱带过去。”唐植桐盘算一下日子,颜雄飞的事得和叶志娟通气,省的岳母被动,还要教小舅子钓鱼,这个周末挺忙的。

    “火锅贵,也不用再买一个呀,咱两家可以用一个锅嘛。”虽然嘴上这么说,但小王同学还是眉开眼笑的又抽出来十块钱递给唐植桐,丈夫在吃的方面事事两边看齐,她非常满意。

    “丁零当啷带个锅太显眼了,吃一回就得来回带一次,不如两边各有一个省事。”唐植桐乐呵呵的把钱收起来,一口气把碗里的姜汤干了,胃里暖和的紧。

    “走,吃饭去。咱妈都做好了。”看丈夫吃完,小王同学估摸着小姑子也换好了衣服,捎带手看了眼炉子,往里面放了几块煤,省的一会吃完饭回来炉子灭了。

    唐植桐又找出一双黄胶鞋来穿上,这双鞋是做投递员时发的,自带一圈胶,涉水能力要比土布鞋高出好几层楼。

    黄胶鞋虽然比皮鞋便宜,但是更受尊崇,穿上黄胶鞋就是整条胡同最靓的仔。

    两人来到正屋时,凤芝闻到姜汤的甜味,正在央求凤珍:“姐,我想尝尝。”

    “辣的。”凤珍在一旁端着碗,看看碗,又看看妹妹,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超勇敢,不怕辣!”凤芝吞了口口水,她已经迷失在红糖的气味中,大脑自动屏蔽了姜的辛辣味。

    “别跟你姐抢,锅里还有,我给你盛,不过盛了就得喝完。”张桂芳拿了一个碗过来,要给小女儿盛,天寒,喝点姜汤也不是坏事。

    “好!保证喝完!谢谢妈!”凤芝喜笑颜开,下了军令状。

    唐植桐将伞收起来,倒竖在墙根,也不拦着,小妹嘴馋,总得长点记性。

    有些人有些事,劝是没有用的,只有撞到南墙后,痛了,才会幡然醒悟。

    凤芝就是这样的孩子,一口姜汤进嘴,辛辣味充满口腔,眼睛、眉头、鼻子都皱了起来,不过好歹没吐出来,等咽下去后,抬头用目光向张桂芳求助。

    <div id='gc1' class='gcontent1'><script type='text/javascript'>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</script></div>

    “你保证过,要喝完的。”张桂芳拿着勺子,站在一旁虎视眈眈。

    凤芝看求妈没用,又可怜兮兮的看向嫂子。

    小王同学则从桌子上也拿了一个碗,盛了一碗:“甜的,我陪你喝,凤芝最勇敢了,不怕辣。”

    “对,凤芝最勇敢,只要你今天把这碗喝完,明天我给你做火锅吃。”唐植桐在旁边乐呵呵的加了一把柴,用美食利诱道。

    “哥,有肉吗?”凤芝瞪大双眼,问道。

    “那必须得有啊,还有很多你没吃过的呢,相信哥,绝对好吃的咬掉舌头。”唐植桐大言不惭道。

    “嗯,我最勇敢!我要吃火锅!”美食诱惑在前,再加上一声声夸赞,凤芝在再一次迷失了自我,咬着牙往嘴里灌,就跟受刑一般。

    唐植桐乐呵呵的看着,把锅底都倒给了张桂芳:“妈,天冷,您也喝一碗。”

    “好,好,我也喝。”张桂芳接过去,她倒是不排斥姜的味道,更何况里面加了红糖。

    喝完汤,开始吃饭,凤芝磨磨蹭蹭,吃的并不香,唐植桐取笑道:“怎么,凤芝,这是留着肚子明天吃火锅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小心思被点破,凤芝略微有些不好意思。

    “不吃今儿晚上会饿的睡不着。你今晚和明天早上照常吃,明天中午空一顿肚子就行。”唐植桐在一旁给妹妹出着馊主意。

    “咱每个星期都改善一次生活,是不是有点多?”有吃的是好事,但张桂芳有些不太放心。

    “妈,咱不偷不抢,不占别人的定量,您放心吧,没事。不过,凤珍、凤芝,出去可不能跟别人说咱们吃了啥。”唐植桐最不放心的就是凤芝,生怕她嘴不严。

    “嗯,嗯,不说,别人问就是窝头、咸菜。”凤芝小鸡啄米似的点头,这话妈妈、哥哥、嫂子都嘱咐了很多遍了。

    凤芝很给唐植桐面子,但老天爷似乎不愿意给四九城老百姓面子,从下午开始,时不时的打个雷,雨更是没有停过。

    又一道闪电划过天空,将屋内照亮,紧接着就是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炸开,吓了凤芝一跳。

    张桂芳将小女儿搂在怀中,摸摸凤芝的头发,嘴里还念念有词,一套程序下来,透过窗户朝外面看看,叹了一口气:“雷打九月头,来年麦不收。雷打九月尾,坟堆遍地留。明年怕是要旱了。”

    小王同学听到后,神情一愣,她知道目前形势困难,但很难将这一切跟“坟堆”联系起来:“妈,这个准吗?”

    “我也说不好,以前听婆婆说过,什么九月打雷江空,十月打雷仓空。”张桂芳摇摇头,自己也是不愿去相信有天灾的。

    “妈,别多想,定量不够的我去想办法,饿不着。”唐植桐看到张桂芳的神情宽慰道。

    张桂芳眼神复杂的看了儿子一眼,张了张嘴,最后却只是一声叹息:“唉。”

    看到亲妈的表情,唐植桐福灵心至,试探的问道:“妈,您在担心舅舅那边?”

    张桂芳又看了儿子一眼,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又说了一句农谚:“九月雷公发,大旱一百八。”

    “妈,咱四九城的农户跟别处不一样,现在大多是菜农,用菜换粮食,日子不会很难。再说,这不是还有我嘛,我还是那句话,只要您舒心,剩下的我去想办法。”唐植桐一看猜中了,就有针对性的宽慰,不幸的是张家那边都是农村户口,万幸的是全是四九城的农村户口。

    “我现在就很舒心,别操心了,快回屋吧。一层秋雨一层凉,明天出门你和静文都多穿点。”张桂芳否认后嘱咐道。

    “好嘞,有事您说话,千万别憋心里。”唐植桐出门前,又回头说了一句。

    晚上,听着雨点打在瓦片上的叮咣声,张桂芳久久不能入睡。

    人年轻的时候,总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,鼓足了劲往前冲,等上了年纪,又情不自禁的想起小时候那些事。

    张桂芳刚才撒谎了,她确实想到了自己的哥哥,哥哥从小待她还是好的时候多一些,树上掏来的鸟蛋、山里采摘的野果、河里捞的鱼虾,哪样都没忘记过自己。

    张桂芳记得自己出门的那天,哥哥哭了。

    尽管张家对她不好,甚至把她给卖了,但那是哥哥能决定的吗?

    哥哥去年的时候是来借过钱,但在此之前也曾往这边送过几次东西,只是这么多年,自己一直将当年的事迁怒到哥哥身上,哥哥反倒是一声不吭,从没争辩过,这,有道理吗?

    张桂芳又想到了过世的婆婆,那是个通透的人。

    婆婆临终前,回光返照,单独将自己叫到身边,拉着自己的手,说了很多。

    说不放心桉子。

    说你别恨张家,生恩养恩都是恩,要怪就怪她买儿媳妇。

    说武国是个福薄的,没法陪自己一辈子。

    说现在是新社会了,不兴旧社会守寡守节那一套。

    说武国日子也不多了,等出了孝期,桉子也成年了,到时候自己可以再找个人过日子。

    说有孩子的即便是对方人好,但后妈不好当,一碗水端不平,很容易让自己和孩子受委屈。

    说同样是找,自己最好找个没孩子的。

    说自己年龄还小,如果嫁了,就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孩子,得给人留后。

    说她见多了人情冷暖、谋人家产,自家也是被当成绝户吃过的。

    说财帛动人心,房子直接给桉子,如果给了武国就是给了自己,万一有人心术不正,起了歪心思,对桉子使坏,到时候人和房子就都没了。

    说她福气也不厚,早年丧夫,儿女失散,如果还能多活几年,肯定会把自己当闺女出嫁。

    说给自己留了傍身的嫁妆,虽然不多,但不要嫌弃。

    自己当时哭的跟个泪人似的。

    那是一小块金子,确实不大,但自己一直留着,情况再难,也没想着用,权当留个念想。